央行公布最新LPR利率,1年期和5年期连续9个月维持不变,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以上LPR在下一次公布LPR之前有效。
LPR维持稳定可让当前控制负债成本的效果更好得到发挥
5月15日,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开展125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MLF及逆回购操作利率分别为2.75%、2%,均维持不变。
本月MLF到期量为1000亿元,因此央行此次MLF为加量续作。这也是央行自去年12月份以来连续第六个月加量续作MLF,超额量比上月扩大50亿元,但依然维持在较低水平。
据王青表示,在经济回升势头已经明朗的背景下,当前下调利率的必要性不高,这是5月MLF操作利率保持不变的主要原因。他判断,接下来面将主要通过支持基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力推动消费复苏,以及加大对房地产行业支持力度等方式,巩固经济回升基础。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LPR继续下调的必要性和空间均不足。温彬指出,去年以来,在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累计下调15bp(1bp=0.01%)和35bp的情况下,2022年12月末,新发放总贷款、一般贷款(不含票据和按揭)、企业贷款、票据、按揭利率分别同比大幅下降62bp、62bp、60bp、58bp、137bp,企业贷款利率首次降至4%以下,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罕见下降100多个基点。贷款利率快速下行,脱离LPR较多,也使得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因此LPR继续下调的必要性和空间均不足。此外,LPR维持稳定可让当前控制负债成本的效果更好得到发挥。
央行:保持利率水平合理适度
5月15日,央行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货币执行报告。报告提出,要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善,完善央行利率体系,持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善效能,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保持利率水平合理适度。
报告里的专栏文章《合理把握利率水平》指出,宏观意义的利率水平应与自然利率基本匹配。若利率持续偏高,会导致社融成本高企,形成供给缺口和需求萎缩,不利于经济发展。若利率长期过低,又会带来产能过剩、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泡沫、资金空转等问题。超高和超低利率难以长期持续,必然冲击经济金融稳定,这在史上和现实中都有例证。因此,央行对利率的把握要符合经济规律、宏观和跨周期设计需要。
文章称,近年来,在市场利率整体下行的带动下,实际贷款利率明显降低,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2023年3月,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34%,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5%,均处于低位。
报告提到: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要精准有力,总量适度,节奏平稳,搞好跨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融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央行:继续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