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盘后分析,晶体硅概念报跌,京运通-6.348%领跌,捷佳伟创、中环股份、爱旭股份、奥特维等股票跟跌。那么,相关晶体硅上市公司有哪些?
1、向日葵: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5.3亿元、9亿元、8.37亿元、2.87亿元。
公司一直专注于高效晶体硅光伏电池的研发与生产,主要产品为各类太阳能电池及组件。
2、巨力索具: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4.16亿元、16.85亿元、19.66亿元、22.15亿元。
下属巨力新能源(控股55.29%)注册资本2.08亿元,主营晶体硅电池片,光伏组件,电站项目等,出资7000万元(控股70%)与黄圣依合资设立巨力影视,从事影视投资,拍摄基地等。
3、恒星科技: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30.46亿元、30.14亿元、33.86亿元、28.33亿元。
4、岱勒新材: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4.36亿元、3.3亿元、2.62亿元、2.43亿元。
公司生产的超精细金刚线产品主要应用于晶体硅、蓝宝石等硬脆材料的切割,是太阳能光伏用多(单)晶硅片在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必备耗材之一。
5、晶澳科技: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3.57亿元、196.5亿元、211.6亿元、258.5亿元。
长沙岱勒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一家专业从事金刚石线的研发、制造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晶体硅、蓝宝石、磁性材料、精密陶瓷等硬脆材料切割提供专业工具与完整解决方案;是国内第一家掌握金刚石线研发、生产技术并大规模投入生产的企业;是国内领先的金刚石线制造商,是国内替代进口金刚石线产品的代表企业。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一流的硬脆材料加工耗材综合服务商。公司主要产品为电镀金刚石线。
6、亿晶光电: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41.38亿元、35.5亿元、35.59亿元、40.98亿元。
经过多年发展,晶澳太阳能已建立起垂直一体化的纵向产业链,包括晶体硅棒(单晶)/硅锭(多晶)、硅片、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站运营等各个环节,并在各个环节上深耕细作,建立起了产业链一体化优势。
7、易成新能: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8.26亿元、70.75亿元、59.82亿元、39.69亿元。
主营业务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和电池组件的生产和销售以及光伏发电业务,拥有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是国内率先实现垂直一体化生产的光伏企业,具备约2000MW的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能力。
数据由南方财富网提供,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