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肩顶与头肩底形态

南方财富网 2014/03/27 14:04:54
头肩顶与头肩底形态

股价长期波动,从K线图形来看,无论是周K线或日K线,涨跌过程里,会在某价位区内停留一段期间,少则几根多则几十根K线聚集在某价位区。这种K线密集区依照多头与空头实力变化而决定面积大小。举个例子,股价从10元起涨,在13—14元间停留,形成K线密集区,若多头实力强,停留几天后,股价又会上升,突破14元,采取速战速决方式。有时空头抵抗力量强,多头不易短期征服,只有先消磨空头力量,而后再度全力进攻。观察K线密集区,可依稀观察出几个标准图例。相对地。股价从14元跌起,在10—11元间停留,形成密集区,而后依空头力量强弱,决定盘旋时间长短,终究是否要跌破10元,观察K线密集区,亦可发觉不同标准图例,下面介绍K线图形密集区内经常出现的头肩形态。

K线密集区内,会出现三个顶点或三个底点,但其中第二个顶点或底点较其他两顶点或底点更高或更低。从图形看,是一顶两肩或一底两肩状,而有头肩顶(如图7—1)与头肩底(如图7—2)之分。

K线密集区内可能出现三个以上的顶点或底点,图形上若出现一个或两个头部,两个左肩与两个右肩,称为复合头肩型,亦有复合头肩顶(如图7—3与图7—4)与复合头肩底(如图7—5与图7—6)之分。

头肩顶的颈线:头肩顶之颈线取之于左肩底点与右肩底点之连线,向左右延伸出去。一般来说,人的左肩与右肩不一定等高,因此有三种可能:一为左肩底较右肩底高,则颈线由左向右下斜(如图7—27);

二为右肩底较左肩底高,则颈线由左向右上倾(如图7—28);三为左肩底与右肩底等高,则颈线平直穿越左肩底与右肩底(如图7—29)。股价波动虽不规则,只要是头肩形态就不会脱离此标准模式。

头肩底的颈线:头肩底是头肩顶倒反过来之形态,颈线之取法与头肩顶相同,亦有三种不同图形:

一为左肩顶较右肩顶高,颈线由左向右下斜(如图7—30);二为左肩顶较右肩顶低,颈线由左向右上倾(如图7—31);三为右肩顶与左肩顶等高,则颈线平直穿越左肩顶与右肩顶(如图7—32)。

复合头肩顶的颈线:古人对于具有超乎常人能力之人,经常用三头六臂来形容,由外观看,就是较一般人多了肩部与头部,表示多能之意。股价波动形态里除了头肩形外,会出现复杂之图形,由两右肩、两左肩与一头或二头组成。因此,技术分析者在取颈线时就较为困难。一般来说,最简便而有效性高之方法则取之于最靠近头部之左肩底与右肩底两点连线之延伸线(如图7—33与7—34)。

复合头肩底的颈线:这是复合头肩顶之相反形态,因此颈线取法亦与复合头肩顶形态类似,取之于最靠近头部之左肩顶与右肩顶两点连线之延伸线(如图7—35与图7—36)。

头肩顶形态的形成步骤

①股价经过长期上升后,成交量大增,此时获利回吐压力亦增加,股价回跌一段,成交量下降,比先前最高价附近的成交量减少许多,此时头肩顶的左肩形成。

②股价回升,突破左肩之顶点,成交量亦可能因大换手而创记录,接手与持有股票者恐慌,相继抛售,股价回跌至前一低点水准附近,有时高些,有时低些,但是绝对低于左肩的顶点,头部完成。

③第三次上升,已不再出现过去庞大成交量,涨势亦不再凶猛,到达头部股价水准前就向下跌,这是右肩。最后,第三次下跌时,急速穿过经由左肩和头部之间的底部以及头部和右肩之间底部的延长线(即颈线),再回升时股价仅能达到颈线水准附近,然后成为下跌趋势,反转下跌形态完成。

④颈线之突破,收盘价突破颈线幅度超过该股市价3%以上,是有效之突破。

头肩顶形态操作上要注意的事项:

①头肩顶形态完成后,向下跌破颈线时,成交量不一定扩大,但日后继续下跌时,成交量会扩大。

③一旦头肩顶形态完成,就应该相信图上所表示的意义。

③若头肩顶形态确定,从图上头部的顶端画一条垂直线到颈线,然后再从右肩完成后突破颈线的那一点开始向下量出同样的长度,则这段价格距离是股价将要下跌的最小程度。也就是说,至少股价要跌完所测量之差价方有再反转上升的可能。

以加权股价指数为例,1975年底多头市场重新展开,自12月15日的292.03点直冲388点,然后滑落至365.23点为第一段,是“左肩”;随即回升至415.64,再跌至359.86为第二段。是“头”;又回升至388.72,回落至348.91为第三段,是“右肩”。头肩顶形成后,指数自然下落一段(图头肩顶示意图)。从成交值观察,亦是标准形态,左肩与头部成交值都大,而右肩成交值无法放大,量价相配合,终于跌破颈线。

头肩底形态的形成步骤:

①左肩:股价经过长期下跌,成交量相对减少,接着出现反弹(次级上升),成交量与最后几天相比,没有显著增加,这是左肩。

②头:股价第二次下跌,其价格低于皇肩之最低价,而其成交量在下跌过程未减少,甚至增多,在低价盘旋时成交量则迅速萎缩,然后一口气回升至越过左肩底价价位,成交量迅速增加,大于形成左肩之成交量。

下一页
南方财富网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投诉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