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概念股有:
1、ST尤夫: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50.84亿元、38.6亿元、30.84亿元、24.46亿元。
公司目前的产品不包含大丝束碳纤维。
2、新纶新材: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7.26亿元、31.51亿元、33.22亿元、22.47亿元。
子公司新纶(银川)科技经营范围包括碳纤维再生利用技术研发、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等。
3、中航高科: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30.44亿元、26.53亿元、24.73亿元、29.12亿元。
是大飞机材料主要供应商之一,突破了T300级碳纤维预浸料关键技术。
4、康达新材: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5.5亿元、9.28亿元、10.66亿元、19.32亿元。
5、楚江新材: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10.4亿元、131.1亿元、170.5亿元、229.7亿元。
公司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可应用于摩托车头盔。
6、精功科技: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9.5亿元、10.04亿元、8.65亿元、10.7亿元。
中标《吉林国兴碳纤维有限公司年产10000吨差别化大丝束项目(EPC)》项目预估金额为7亿元。
7、万丰奥威: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01.8亿元、110.1亿元、126.4亿元、107亿元。
公司碳纤维技术在通用航空多种机型上批量使用,未来将进一步在通用轻型飞机及汽车轻量化零部件上扩展使用。
8、吉林化纤: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21.98亿元、25.62亿元、26.91亿元、25亿元。
公司拥有人造丝、竹纤维、腈纶纤维、碳纤维四大系列纤维,客户广布于国内20多个省、市及亚欧美非30多个国家贺地区,主导产品质量贺规模行业优势明显。2021年吉林化纤集团一口气投产碳化、原丝、预浸料三条生产线,圆满完成全年碳纤维全产业链项目建设目标。
数据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