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集成电路芯片概念股有:
1、北方华创: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22.23亿元、33.24亿元、40.58亿元、60.56亿元。
国内主流高端电子工艺装备供应商,为华为海思提供集成电路芯片用设备与服务。
2、海特高新: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4.26亿元、5.16亿元、8.08亿元、9.64亿元。
万海威华第二代第三代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项目砷化镓、氮化镓半导体芯片生产线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工作已完成。
3、鼎龙股份: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7亿元、13.38亿元、11.49亿元、18.17亿元。
公司2013年年报披露,公司正在研发用于集成电路芯片和蓝宝石化学机械抛光的抛光垫(简称CMP抛光垫),并完成蓝宝石抛光用抛光液项目前期工作。
4、士兰微: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27.42亿元、30.26亿元、31.11亿元、42.81亿元。
公司从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企业完成了向综合性的半导体产品供应商的转变,在特色工艺平台和在半导体大框架下,形成了多个技术门类的半导体产品,比如带电机变频算法的控制芯片、功率半导体芯片和智能功率模块、各类MEMS传感器等。这些产品已经可以协同、成套进入整机应用系统,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5、睿创微纳: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56亿元、3.84亿元、6.85亿元、15.61亿元。
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非制冷红外热成像与MEMS传感技术开发的集成电路芯片企业,致力于专用集成电路、MEMS传感器及红外热成像产品的设计与制造。
6、上海新阳: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4.72亿元、5.6亿元、6.41亿元、6.94亿元。
7、南大光电: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77亿元、2.28亿元、3.21亿元、5.95亿元。
其自主研发的氢类气体磷烷、砷烷,是电子特气中技术壁垒最高的两种,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垄断,不仅在LED行业市场份额持续增长,在集成电路行业也快速实现了产品进口替代,得到了广大客户的高度认可,目前占据国内市场份额达75%以上。同时公司MO源产品实现了国内进口替代,是全球主要的MO源生产商。MO源系列产品是制备LED、新一代太阳能电池、相变存储器、半导体激光器、射频集成电路芯片等的核心原材料。
南方财富网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