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是一个缩写,第一个字母是交易所(exchange),第二个字母叫交易型(traded),第三个字母是基金(funds),所以ETF的中文全称:交易所交易型基金。ETF是可以上市交易的跟踪某一指数、进行指数化投资的基金。ETF基金的资产为一篮子股票组合,组合中的股票种类与某一特定指数(如上证50指数)包含的成份股票相同,数量比例也与该指数的成份股构成比例一致。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ETF基金投资风险的问题。
ETF基金投资风险
与投资其他ETF一样,投资港股ETF,将面临以下风险:
一是基金净值波动风险。由于港股ETF以复制指数为目标,当跟踪指数受各种因素影响发生波动时,港股ETF净值也将随之波动。这是投资港股ETF时面临的最大风险。
二是基金净值与指数的跟踪误差风险。由于管理费用、成份股分红等因素的影响,ETF管理人难以完全复制指数表现,从而产生跟踪误差。
三是交易折溢价风险。由于港股ETF存在折溢价套利机制,通常情况下交易价格与净值趋于一致,但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其折溢价在短期内也可能出现较大波动。
受某些特殊因素影响,投资港股ETF还可能面临以下风险。
一是汇率波动风险。港股ETF以人民币计价,其持有的资产是以港币计价的香港股票,人民币对港币汇率的波动可能造成基金净值的波动。
二是非重合交易时间折溢价较大的风险。深、港两市存在不同的节假日及交易时间安排,在非重合交易时间,折溢价套利机制失效,ETF交易价格与净值可能有较大偏离。
三是QDII额度不足引发的溢价风险。港股ETF的QDII外汇额度用完后,在额度增加前将暂停申购,溢价套利机制暂时失效,可能出现较大溢价的情形。
另外,由于港股无价格涨跌幅限制,而在国内交易所上市的港股ETF价格涨跌幅限定为10%。当港股出现大幅波动时,港股ETF可能出现涨跌停板的情况。
投资者在投资港股ETF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相关消息,全面了解产品的运作机制、风险收益特征和潜在风险,并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认知能力,理性判断市场,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ETF基金七大投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只是供大户专享。不少投资者误认为ETF投资门槛太高,最小申赎单位少则几十万份、多则百万份且一篮子股票的实物申赎方式繁琐复杂,只适于资金量大的投资者参与。其实ETF份额可以像股票一样挂牌交易且免印花税,一手(100份)为起点,资金量小的投资者也完全有能力参与。
误区二:只能在牛市获利。随着ETF应用范围的拓展,很多应用方式是与市场所处的牛熊阶段无关的。例如,有波动即有获利机会的波段操作,有价差异动即有获利机会的配对交易,又如纳入两融ETF在市场下跌行情中融券卖空等。
误区三:只用于投机短炒。ETF兼具交易和配置功能。作为指数基金,ETF能完美肩负起中长期指数化投资和组合资产配置的使命,且交易成本和跟踪误差远低于普通开放式指数基金。随着跨境ETF、固定收益ETF、商品ETF等创新产品陆续推出,ETF可提供更加丰富的中长期资产配置解决方案。
误区四:只热衷套利交易。一、二级市场瞬时套利仅是ETF众多应用方式中的一种,且获利空间已很小。除波段操作和资产配置外,日内T+0交易、行业轮动、风格轮动、市场中性、多/空等诸多方式都已应用于实战。
误区五:只认为风险极高。股票ETF近乎满仓运作,净值波动较大。但ETF可被看作众多成分股组成的“超级股票”,相较于单一个股,可充分分散风险,对于资金量小或选股能力较弱的投资者,ETF恰是分散个股非系统性风险的优良工具。
误区六:只盯住高深方式。有的投资者认为ETF交易应用方式越复杂,交易系统越尖端,交易频次越高,则获利概率越高,收益越高。但实践证明,ETF交易方式复杂程度、交易频率与收益率并不一定成正比。实战中,普通投资者亦有很多机会通过简单的技术指标,甚至利用简单的定投方式获取满意的回报。
误区七:份额变化常看错。有投资者在发行期认购了ETF后很容易看错ETF的份额变化,觉得自己认购的ETF规模怎么突然大幅缩水。其实,ETF成立时的份额和它运作后公布的份额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