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调整最新消息:全国92号汽油7月24日的价格多少钱一升?7月16日油价调整后,详情如下:平均价格为7元/升,最低的是陕西,价格7.15元/升,最高的是海南,价格8.37元/升。,下一轮汽油价格调整时间7月29日24时,距离现在还有5.61天。
2025年7月24日全国油价调整时间及价格一览表
黄金价格和油价的联系是怎样的?
汽油价格与黄金价格的关系是金融市场中的复杂互动,二者既存在短期联动,也可能因不同驱动因素出现背离。理解这一关系需从经济逻辑、市场机制三个维度展开介绍:
间接驱动:
经济周期、货币方案与美元的“三角博弈”
经济周期的影响
扩张期:经济增长带动石油需求上升,油价上涨;同时,经济过热可能引发通胀,黄金需求增加,二者同涨。
货币方案的传导
宽松方案:央行降息或量化宽松释放流动性,降低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黄金无息),同时可能引发通胀预期,推动金价上涨。若宽松方案刺激经济复苏,油价亦可能因需求回升而上涨。
案例:2025年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黄金价格受支撑,同时油价因经济预期改善而反弹。
紧缩方案:加息或缩减资产负债表提高持有黄金的成本,抑制金价;同时,紧缩方案可能抑制经济活动,导致油价下跌。但若紧缩是为了应对高通胀(如“滞胀”环境)。
美元的“中介作用”
计价货币属性:石油和黄金均以美元计价,美元走强会同时压制油价(以美元计价的石油对其他货币持有者更贵)和金价(黄金与美元负相关)。
趋势:2025年全球央行加速抛售美元储备、增持黄金,显示美元信用危机下黄金的替代价值。
传导路径:
石油供应中断的“双重冲击”
直接传导:中东、俄罗斯等石油主产区的地缘冲突(如战争、制裁)可能导致供应中断,油价飙升。
美元信用危机的“替代效应”
石油与美元的绑定:石油以美元计价,冲突可能削弱美元地位(如美国制裁引发去美元化)。
黄金的“去美元化”属性:全球央行加速抛售美元储备、增持黄金,2025年全球央行黄金储备显示,90%以上央行计划未来12个月继续增持黄金,进一步推高金价。
直接关联:
通胀预期与需求的“双纽带”
通胀预期的“共生效应”
油价上涨推高通胀:石油是工业“血液”,其价格变动直接影响运输、化工、农业等产业链成本,进而传导至整体物价水平。当油价因需求增长或供应中断(如地缘冲突)大幅上涨时,市场会预期通胀上升,而黄金作为传统抗通胀资产,需求随之增加,价格联动上涨。
案例:202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增强,油价受需求拉动上涨,同时黄金价格因通胀预期升温突破3500美元/盎司,二者同步攀升。
货币方案:
利率与流动性的“指挥棒”
宽松货币方案下的“双涨”逻辑
低利率环境:央行降息或量化宽松降低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黄金无息),同时可能引发通胀预期,推动金价上涨。若宽松方案刺激经济复苏,油价亦可能因需求回升而上涨。
案例:2025年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黄金价格受支撑,同时油价因经济预期改善而反弹。
流动性溢出:宽松方案释放的流动性可能同时涌入大宗商品市场(包括石油),推高资产价格。
紧缩货币方案下的“分化”可能
加息抑制需求:央行加息提高借贷成本,抑制工业活动和石油需求,油价可能下跌;同时,实际利率上升增加持有黄金的成本,金价承压。
投资启示:
动态配置资产:
经济扩张期:增配石油股票/期货,适度持有黄金对冲通胀。
关注关键指标:
通胀预期(如美国10年期盈亏平衡通胀率)、美元指数、实际利率(TIPS收益率)。
警惕短期背离:
油价与金价的短期分化可能预示市场情绪或方案转向。例如,若油价持续上涨但金价滞涨,可能反映市场对通胀预期的修正或风险偏好回升。
经济基本面:
通胀与增长的双轮驱动
通胀预期的“共生效应”
油价上涨推高通胀:石油是工业“血液”,其价格变动直接影响运输、化工、农业等产业链成本,进而传导至消费品价格。数据显示,油价每上涨10%,全球通胀率可能上升2-5个百分点。
黄金的抗通胀属性:当通胀预期升温时,投资者为保值会增持黄金(黄金与实际利率呈负相关)。例如,2025年上半年,全球通胀率因油价反弹而攀升,黄金价格同步上涨27%,创新高。
反馈循环:若油价持续上涨引发“工资-物价螺旋”,央行可能被迫加息抑制通胀,但紧缩方案可能冲击经济,形成“油价涨→通胀升→黄金涨→经济承压→黄金再涨”的循环。
经济增长的“需求侧联动”
经济扩张期:全球经济增长带动工业需求(如制造业、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增加推高油价;同时,经济过热可能引发通胀,黄金需求上升。此时油价与金价常呈正相关。
油价下调还是上涨的依据是什么
油价下调或上涨的依据主要基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国内调价机制、宏观经济与、市场供需关系及地缘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具体详情如下:
依据:
规则框架
“十个工作日一调”原则
国内油价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调价生效时间为公布日24时。例如,2025年5月19日24时,国内汽柴油预计下调230元/吨,源于本计价周期内国际油价均值环比下滑。
调整上下限
上限130美元/桶:当国际油价高于此值时,国内油价原则上不提或少提,通过财税方案保证供应。
下限40美元/桶:当国际油价低于此值时,国内油价不随之下调,形成“地板价”保护机制。
税费与成本结构
税费占比:国内油价中包含消费税、增值税、城建税等,约占一升汽油价格的40%-50%。即使国际油价下跌,税费部分固定,限制了整体降幅。
炼油与运输成本:原油进口、炼制、运输等环节的成本变动也会影响最终油价。
特殊情况与案例:
2025年5月油价下调:因国际原油价格均值环比下滑,国内油价参考变化率为负值,汽柴油下调约230元/吨,多地92号汽油重回6元/升。
2024年9月油价跌:国际原油价格跌至近三年最低,国内油价下调约390元/吨,私家车加满一箱油少花5元。
2025年2月油价上涨:受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及OPEC+减产影响,国际油价上涨,国内油价跟涨。
宏观经济:
间接影响
经济周期
经济繁荣期: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需求旺盛,推动油价上涨。
市场供需与行业成本:
国内油价构成
成本结构
国内油价包含国际原油成本、进口关税、炼油成本、运输成本、税费(如消费税、增值税)及企业利润。其中,税费占比约40%-50%,导致国际油价下跌时国内油价降幅受限。
炼油与运输成本
原油加工成本、炼厂设备升级、运输费用等变化会直接影响成品油价格。例如,环保标准提高可能增加炼油成本,推高油价。
国际原油价格波动:
依据
国际原油价格是影响国内油价调整的最直接因素。国内油价采用“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变化率”机制,即对比当前周期与上一周期的国际原油加权平均价,计算变化率。若变化率对应的调价金额每吨超过50元,则触发调价;若不足50元,则累计至下一周期或冲抵。
国际原油价格影响因素:
供需关系:全球经济增长推动需求增加(如新兴经济体工业化),或供应中断(如产油国减产、地缘冲突),会导致油价上涨;反之则下跌。
金融市场:美元汇率波动、投机资金流向等也会对油价产生短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