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申购将有这些变化
相比之前,主板注册制新股申购规则有所变化。投资者需要加深对新的规则的理解认识。
一是可能会破发。
注册制的突出特征是“市场化”,所以新股定价将主要采用市场化询价方式。以往核准制下23倍市盈率固定定价将不复存在。这也意味着,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将进一步分化。
中信证券的数据表明,2016年打新新规实施以来,创业板、主板的核准制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分别为22.30倍和22.46倍,均低于23倍,上市未出现首日破发的情形。而创业板注册制新股、科创板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则直接提升至37.44倍和72.85倍,开始出现破发现象。
二是每一申购单位数量降为500股。
投资者参与主板注册制新股申购,仍需满足T-2日前20个交易日的对应市场的日均市值在1万元以上(含1万元),与前期不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注册制新股,每一申购单位的新股数量将由之前的1000股调整为500股,对应市值要求也调整为5000元。一般来说,交易软件都会自动匹配好投资者的可申购市值。
三是新股上市将不再有连板现象。
根据交易规则,核准制新股上市后每日涨跌幅均有限制,所以以前常常会看到新股连板等着开板的情形。全面注册制下,主板注册制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将不设涨跌幅限制,第六个交易日起,日涨跌幅限制继续保持10%不变。这也意味着,连板现象将不复存在。
四是新股上市股票简称新增特殊标识。
根据交易所相关通告,主板注册制新股,上市次日至第5个交易日将在简称前加“C”标识,投资者注意留意。此外,主板注册制新股上市首日的简称前加标识“N”,与此前保持一致。
如何应对?打新前要做足功课
全面注册制下,打新将不再是没有风险套利投资,首日上市“破发”成为可能。随着新股定价的市场化,新股的估值将进一步分化,基本面好、竞争壁垒较高的优质股或将受到市场青睐。
对于投资者而言,一方面,需要认真评估上市新股的基本面情况,如公司的盈利能力、财务状况、所处行业发展空间、公司的行业地位以及行业可比公司估值水平,在适应新规则的同时,根据自身认知和风险偏好作出决策。
另一方面,要充分关注定价市场化蕴含的风险因素。监管机构、发行人、主承销商均不保证股票上市后的表现,因此,不排除新股上市后跌破发行价的可能,故投资者需警惕盲目炒新带来的投资风险。
此外,投资者还可以充分借助券商提供的投资建议,帮助自己决策。针对全面注册制下打新市场出现的新变化,不少券商都加强了对新股申购的建议服务。对于具体的个股,有的券商会给出申购或者不申购的建议。
监管也在行动。3月24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证券公司APP“一键打新”功能的通告》。中证协对证券公司提出以下三方面要求:
一是完善风险信息提示。要求证券公司向投资者充分揭示网上申购风险、增加风险提示频次、优化资金冻结告知程序、以书面形式订立开通“预约申购”协议。
二是优化APP选择功能设置。赋予投资者在申购数量、取消申购资金预冻结、取消预约申购指令等方面充分的选择权。
三是细化新股申购页面提示。健全新股基本面介绍,确保投资者切实、全面了解拟申购新股的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