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江苏常青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青科技”)在沪主板首发上会,保荐人为光大证券。
常青科技主要从事高分子新材料特种单体及专用助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致力于为下游高分子新材料的产品制造、性能改善、功能增强提供支撑,主要产品在下游高分子新材料体系中有用量小、作用大、附加值高的特点。
招股书显示,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孙秋新、金连琴、孙杰。其中,孙秋新持有公司28.22%的股份;金连琴持有公司39.92%的股份;孙杰持有公司17.03%的股份,三人合计持股比例为85.17%,且孙秋新、金连琴为夫妻,孙杰为孙秋新、金连琴之子。本次申请上市,公司拟募集资金8.5亿元,用于特种聚合材料助剂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项目。
毛利率存在波动
常青科技主要依靠自身的关键技术、工艺及生产设施,通过对纯苯、乙烯、苯酚、三氯化磷等上游基础化工原材料的加工,生产差异化、具备竞争力的产品并销售给下游客户以实现盈利。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常青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约5.43亿元、5.63亿元、7.58亿元,归母净利润约0.77亿元、1.28亿元、1.44亿元。公司在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约9.64亿元,净利润约为1.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07%、32.73%。
经公司初步测算,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2.06亿元至2.28亿元,同比变动率为-4.20%至5.88%;净利润为4417.9万元至4882.94万元,同比变动率为-4.19%至5.89%。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上市前存在现金分红行为。招股书显示,2019年和2021年,常青科技的现金分红金额分别为2238万元、1299.69万元。
具体来看,报告期内,常青科技的收入主要来源于高分子新材料特种单体、高分子新材料专用助剂等业务。其中,公司高分子新材料特种单体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在50%左右,占比较高,是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
报告期内,公司各期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5.31%、37.09%、29.99%和29.92%,存在一定波动,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值。其中,2021年,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公司毛利率大幅度下降。
常青科技存在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较大,如果纯苯、乙烯、苯酚、三氯化磷等基础化工产品涨价,可能会抬升公司的生产成本,从而影响公司的毛利率和经营业绩。
公司专注于精细化工行业的深耕,经过多年发展,已构建成熟高效的研发、生产、销售体系,产品除了在国内销售之外,还远销韩国、印度、美国、中东、欧洲等地区。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常青科技的外销收入分别约0.69亿元、0.73亿元、1.42亿元、0.96亿元,占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2.67%、12.93%、18.82%和21.75%,外销收入和营收占比均呈上升趋势。由于公司出口销售主要以美元进行结算,面临着一定汇率风险,未来如果汇率发生大幅波动,可能会影响公司的汇兑损益及经营业绩。
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
常青科技所处的行业具有技术密集型特征,技术研发及储备、生产工艺及参数、生产装置的设计与运行等关乎着公司的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费用由人工薪酬、直接材料、设备折旧等构成。随着行业和企业间技术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一旦公司技术人员大量流失,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的经营和创新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804.76万元、1159.44万元、976.46万元、1368.84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32%、2.06%、1.29%和3.09%,整体出现下滑趋势,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2020年和2021年,由于常青科技将研发试制形成可销售的或进一步使用的产品、材料纳入存货核算,导致当期研发费用率较低。
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常青科技的应收账款规模也呈波动上市趋势。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约1.48亿元、1.49亿元、1.32亿元、1.76亿元,应收账款余额较大,如果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不当,可能存在坏账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常青科技的应收票据余额分别约1.06亿元、1.17亿元、1.43亿元、1.1亿元,应收票据余额也较大,且呈逐年增加趋势。一旦市场信用状况发生变化,公司可能面临应收票据到期无法收回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