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生物(787331)发行价格48元,尚未盈利,行业市盈率35.47倍。
公司简介
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专注于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抗体融合蛋白、单克隆抗体及双特异性抗体等治疗性抗体药物的发现、开发与商业化,主要涵盖自身免疫疾病、肿瘤和眼科等重大疾病领域,核心产品为泰它西普(RC18)、维迪西妥单抗(RC48)、RC28三款产品。这些产品已在临床试验中展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用于满足相关疾病领域大量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具备一定差异化优势。
注射用泰它西普为全球首款、同类首创(first-in-class)的注射用重组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增殖诱导配体(APRIL)双靶点的新型融合蛋白产品,其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新药上市申请经优先审评审批程序,并作为具有突出临床价值的临床急需药品于2021年3月在中国获附条件批准上市。
行业前景
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人类平均寿命的提高,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加之医药产业投资及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社会医疗卫生支出不断攀升,促进全球医药市场近年来稳定增长。
预计全球医药市场到2025年将达到17,114亿美元,2020年至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5.7%。
按照分子类型的不同,全球医药市场可分为化学药和生物药两大板块,其中生物药市场增长更快,在全球医药市场中的占比持续提升。
2016年至2020年,全球生物药市场从2,202亿美元增长至2,97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7.8%。
受临床需求扩充、技术进步及新一代产品收入提升的推动,预期全球生物药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增长速度超过整体医药市场增速,到2025年增长至5,301亿美元,2020年至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达12.2%。
预计全球生物药市场到2030年进一步增长至8,049亿美元,2025年至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达8.7%。
抗体是指能够与相应抗原特异结合的具有免疫活性的球蛋白,而抗体药物则是一种由抗体物质组成的药物,是生物药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抗体药物主要包括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单抗”)、ADC、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抗体片段及多克隆抗体等。其中,由于单抗类药物靶向性强、疗效好、副作用小,为癌症、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重要疾病领域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疗效更为优异的选择,是目前技术发展最成熟、商业化最成功的一类抗体药物,有利于满足相关领域先前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抗体药物目前已成为全球最为畅销的药物。1986年,美国FDA批准了首款抗体药物莫罗单抗,随着杂交瘤技术、抗体人源化技术、工程化技术以及抗体的大规模生产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抗体行业迅速发展,近年来诞生了阿达木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等全球年销售额逾百亿美元的重要产品,带动全球抗体市场规模突破千亿美元。
2020年全球单抗市场规模达到1,744亿美元,2016年至2020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1.7%。未来,随着全球患者基数的不断增长、新型单抗药物的推出,全球单抗市场规模预计将以10.9%的复合年增长率于2025年增至2,921亿美元,并以5.5%的复合年增长率于2030年增至3,817亿美元。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因素导致全球癌症呈高发趋势,同时,生物技术的进步使肿瘤治疗方法得到快速发展,有效改善了肿瘤的治疗手段并提高了患者生存获益,推动肿瘤药物市场的快速扩张。2016年至2020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从937亿美元增长到1,50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5%;预计到2025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3,048亿美元,2020年至2025年的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5.2%,并预计以9.6%的复合年增长率进一步增长至2030年的4,825亿美元。
2020年,全球抗肿瘤药物以靶向药物为主,占整体市场的60%以上,免疫治疗药物占比超过化疗药物,市场占比达23.4%。预计到2030年,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份额将分别达到47.6%、42.2%,化疗的占比进一步下降至10.2%。
从全球市场的角度,靶向生物制剂已经取代小分子药物成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药物。预计全球自身免疫疾病治疗市场将从2020年的1,206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1,46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9%,至2030年将增长至1,752亿美元,其中生物药的占比超过80%,生物药的增速高于整体市场。
美国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区域市场,2020年其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近64%,达到769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877亿美元,2020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6%,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48亿美元,其中生物药的增速高于整体市场。美国市场的结构与全球市场类似,生物制剂已取代小分子药物成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药物。
对比同类型上市公司
公司是一家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专注于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抗体融合蛋白、单抗及双抗等治疗性抗体药物领域,主要从事抗体类药物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内医药企业的抗体类产品进入临床试验晚期阶段或实现商业化,公司结合产品类别、产品临床及商业化进度、产品适应症等,综合选取包括君实生物、康宁杰瑞、百济神州、恒瑞医药、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等6家医药企业作为同行业可比公司。
财务状况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亏损,各期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分别为-26,994.88万元、-43,027.98万元、-69,782.07万元及-44,404.30万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为-106,375.17万元。
公司2021年度、2021年10-12月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主要系:(1)公司核心产品注射用泰它西普、注射用维迪西妥单抗分别于2021年3月、6月在国内获得附条件批准上市,而2020年同期公司未有产品上市,主营业务收入为0元;(2)公司确认与西雅图基因之间关于维迪西妥单抗合作的首付款项收入所致。公司2021年度、2021年10-12月利润总额、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较大,主要系公司确认与西雅图基因之间关于维迪西妥单抗合作的首付款项收入所致。公司2021年度、2021年10-12月研发费用同比增长分别为52.63%、24.62%,主要系公司持续开展相关的药物研发活动所致。
公司预计2022年1-3月营业收入约为1.28亿元至1.73亿元,同比增长约2878.21%至3929.34%;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5亿元至-3.29亿元,同比增长-142.41%至-79.17%;预计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6亿元至-3.30亿元,同比增长132.89%至-72.14%。
结论
公司属于新药研发行业,发行股本大,发行市值高,尚未盈利,发行价也不低,且超过了该股港股的现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