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创电子代码301099,发行价21.99元,对应市盈率31.81倍,申购上限5000股,主营电子元器件授权分销;公司预计2021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129.13%至148.22%。
公司简介
公司是国内知名的电子元器件授权分销商,主要分销东芝、首尔半导体、村田、松下、LG等国际著名电子元器件设计制造商的产品。具体产品包括光电器件、存储芯片、被动元件和分立半导体等,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领域。发行人通过为客户提供包括供应链服务和技术在内的产品方案以实现产品销售,公司主要客户为延锋伟世通、亿咖通、金来奥、法雷奥、现代摩比斯等国内外汽车电子零部件制造商,公司主要竞争对手为中电港、泰科源、深圳华强、力源信息等,所属证监会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平均市盈率为57.31x。
行业分析
1、汽车电子市场概况
(1)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汽车行业发展保持较为良好的态势,其中新能源汽车市场则保持较快增长,市场发展较为迅速。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我国汽车产量从2008年的934.5万辆增长至2020年的2,522.50万辆,我国汽车销量从2008年的938.1万辆增长至2020年的2,531.10万辆,汽车行业保持了长期高速增长。
2014年至202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中新能源车占比快速提升,2020年我国新能源车产销量占比分别为5.42%和5.40%。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1年1-6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56.90万辆和1,289.1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4.2%和25.6%。
汽车行业正在复苏回暖,已经开始逐步走出新冠疫情的负面影响。
2021年1-6月,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达到1,000.70万辆,同比增长27.00%。其中,新能源车的增长贡献度不断加大,拉高乘用车市场零售。
(2)汽车电子行业发展现状
汽车电子属于汽车行业的配套行业,当前世界汽车工业60%以上的技术创新均来源于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程度已经成为衡量整车水平的主要标志。
因此,汽车电子不仅是汽车的核心技术,更是各国汽车技术竞争的焦点,未来汽车技术的竞争更多体现在汽车电子技术的竞争上,汽车电子行业的地位日益突出。
汽车电子行业正在向电子化、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不断发展。
①电子化
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电子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汽车电子占汽车总成本的比重日益加大,尤其中高端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中汽车电子附加值更高。
目前,国内紧凑型乘用车中汽车电子占成本的比重约为15%,中高端乘用车中汽车电子占成本的比重约为28%,而新能源汽车中汽车电子占成本的比重高达约47%-65%。
预计未来高端配置逐步向低端车渗透将是趋势,将带来汽车电子在乘用车成本中的比重持续提升,汽车行业仍处于“电子化”趋势中。
②电动化
Canalys预测,到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90万辆,同比增长51%,占中国汽车总销量的9%。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量逐渐增加,汽车电子市场仍将持续提升,汽车“电动化”趋势仍将持续发展中。
③智能化
随着近几年来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舒适性和娱乐性的需求不断增加,汽车智能化趋势不断加速。其中以汽车主动安全为代表的高级辅助驾驶不断运用在高档车中,并不断在向中低端渗透。
汽车在智能化的过程中广泛使用传感器、摄像头、雷达、微处理器、电路板等汽车电子部件,汽车从功能性向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也是汽车电子广泛运用和升级的过程。
(3)汽车电子市场规模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的数据,随着电子电器在汽车产业应用逐渐扩大,2017年至2022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以6.7%的复合增速持续增长,预计至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可达21,399.00亿元。
随着电动汽车的逐渐普及以及汽车电子成本占比提高,汽车电子市场规模有望保持高增长。
我国汽车电子化水平相比国际水平仍存在较大进步空间,市场前景广阔。
2、汽车照明系统
根据权威调研机构GlobalMarketInsight的预测,未来随着氛围灯、智能头灯、OLED尾灯和激光大灯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汽车照明市场规模的增长将高于汽车销量的增长。
3、LED车灯市场
根据高工产研LED研究所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中国LED汽车照明市场保持每年约15%以上的年化增长率,2019年中国LED汽车照明市场规模达到约362亿元,未来有望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财务状况
2018年至2020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12亿元、11.17亿元和10.9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0.63%。净利润分别为4,268.53万元、3,790.33万元和5,906.65万元,年复合增长率17.63%。发行人的主营业务为电子元器件分销,即从上游原厂购买电子元器件,销售给下游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在产品购销过程中的价差即为发行人的盈利空间。在实现产品销售的过程中,供应链服务和技术服务系发行人赖以盈利的基础。报告期内,发行人的供应链服务和技术服务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因此获取的利润空间相对稳定。报告期内,发行人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5.01%、13.84%和14.75%,不存在重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