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南方财富网为您整理的2021年碳化硅概念股:
1、*ST金刚:
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5.33亿元、12.4亿元、9.55亿元、4.78亿元。
2、英唐智控:
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74亿元、121.1亿元、119.5亿元、104.2亿元。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以氮化镓和碳化硅、氧化锌、氧化铝、金刚石等为代表。
3、东尼电子:
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7.26亿元、8.72亿元、6.61亿元、9.28亿元。
公司将逐步实施参股上海芯石及设立新半导体芯片制造企业的规划,该规划主要目的在于建立围绕硅基、碳化硅为基础的模拟电路、大功率器件等半导体芯片设计及生产制造的产业链条。
4、易成新能:
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8.26亿元、70.75亿元、59.82亿元、39.69亿元。
公司电池极耳产品主要运用于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内。公司于2021年4月12日晚发布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向不超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不超6387.76万股,募资不超5亿元用于年产12万片碳化硅半导体材料项目、年产1亿对新能源软包动力电池用极耳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新能源软包动力电池用极耳项目总投资1.3亿元,将年产1亿对新能源软包动力电池用极耳。
5、宇环数控:
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2.5亿元、2亿元、7123万元、3.04亿元。
公司研发的碳化硅精密陶瓷制品具有耐磨损、耐腐蚀、抗高温、抗氧化、气密性好等特性,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机械、冶金、船舶、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高温下液态硅渗入含碳坯体,并与碳反应生成碳化硅,使坯体获得烧结,从而得到高致密性的陶瓷材料。2013年中报披露,报告期内,易成新材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合作研发的碳化硅高性能热交换管项目已经进入中试阶段,预计于2014年四季度投放市场试用。
6、阳光电源:
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88.86亿元、103.7亿元、130亿元、192.9亿元。
将前瞻性地对碳化硅等超硬材料磨削抛光技术进行研发布局。
本文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并承担相应风险。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