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光伏硅片龙头上市公司有哪些?你都知道吗?
向日葵:做为国内少数具有自主技术并能规模生产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的光伏企业。
在毛利润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84亿元、5972万元、1.41亿元、1.02亿元。
恒星科技:2010年12月全资子公司河南恒星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63亿元建设年产100MW硅片新建项目,项目建设期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投产后可形成年产100MW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能力。
在毛利润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4.85亿元、4.22亿元、4.87亿元、3.76亿元。
TCL科技:公司研发并推动的G12光伏硅片产品及下游光伏电池和组件产品已得到市场广泛认可。
在毛利润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229.1亿元、207.5亿元、85.96亿元、104.3亿元。
亿晶光电:公司已通过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QC080000体系认证,获得了伏“领跑者”单、多晶组件认证,并获得2015年度中国光伏“领跑者”卓越组件企业称号。
在毛利润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5.52亿元、5亿元、3.61亿元、1.26亿元。
晶澳科技:晶澳太阳能是行业领先的光伏产品提供商,同时也是国内光伏行业的先行者之一,已构建起包括硅棒/硅锭、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及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站运营在内的全产业链链条,成为国内光伏行业企业中产业链完整、结构布局协调的龙头企业之一。
在毛利润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8198万元、37.02亿元、44.98亿元、42.29亿元。
保变电气:
在毛利润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8.58亿元、3.85亿元、6.68亿元、7.51亿元。
中环股份:公司主导产品电力电子器件用半导体区熔单晶-硅片综合实力全球第三,国外市场占有率超过18%,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光伏单晶研发水平全球领先,先后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换效率超过24%的高效N型DW硅片,转换效率达到26%、“零衰减”的CFZ-DW(直拉区熔)硅片。
在毛利润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9.18亿元、23.87亿元、32.91亿元、35.93亿元。
本文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并承担相应风险。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