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碳捕集概念上市公司龙头有哪些?主要利好股票有哪些?
1、冰轮环境: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841.9亿元、933.9亿元、954.5亿元、956.1亿元。
公司早在2011年就与阿尔斯通在华开发碳捕集与封存(CCS)示范项目。
2、大唐发电: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34.52亿元、36.06亿元、38.21亿元、40.44亿元。
长期致力于发展冷热带能减排低碳、负碳技术,拥有工业余热回收综合利用技术、热泵技术,宽温区高效制冷供热耦合集成系统,基于吸收式换热的新型集中供热技术、氢能技术,二氧化碳工质制冷系统,碳捕集技术等。
3、杭锅股份: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35.01亿元、35.72亿元、39.27亿元、53.56亿元。
公司与浙江大学产学研深度合作的燃烧后碳捕集技术,目前正在推动示范项目落地,力争通过该技术将发电企业的碳排放落到实处。
4、惠博普: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4.85亿元、16.62亿元、22.93亿元、11.36亿元。
二氧化碳捕集回收、净化、回注等领域的相关工艺。
5、中国神华: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2487亿元、2641亿元、2419亿元、2333亿元。
公司所属锦界能源燃煤电厂燃烧后二氧化碳(CO2)捕集与封存全流程示范项目通过168小时试运行。锦界CCS示范项目顺利投运,为国内燃煤电站推进实现“近零排放”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国内火电厂开展百万吨级大规模碳捕集项目积累了实践经验。
6、冰山冷热: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20.8亿元、19.66亿元、18.32亿元、17.27亿元。
公司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拥有二氧化碳冷凝碳捕集新型技术专利。
7、华光环能: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58.49亿元、74.54亿元、70.05亿元、76.42亿元。
公司和中科院共同开展了加压富氧燃烧中试研究工作,致力于提高富氧燃烧的效率和经济性,开发低成本的二氧化碳捕集封存技术。
本文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