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盘中要闻,11月16日3D打印概念报跌,中利集团(-5%)领跌,纳思达、中国宝安、毅昌科技、苏大维格等跟跌。
相关3D打印上市公司有:
中光学:
在毛利润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3.3亿元、5.4亿元、4.55亿元、4.74亿元。
云海金属:云海金属董事长兼总经理梅小明表示,公司镁合金作为半固半液快速成型(一种新型的铸造方法,主要用于制造薄壁件)的主要新材料,根据各方面的性能看,日后也会成为3D打印的一种新材料;公司将加强加大此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储备。梅小明并表示,3D打印制造技术是一种跨学科交叉技术,其材料是该项技术的核心,一种材料的出现直接决定了制造技术成型工艺,设备结构,成型件的性能等,“公司一直与东南大学合作进行材料研究”。
在毛利润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6.24亿元、7.8亿元、8.93亿元、7.64亿元。
金运激光:双方将合作为广大企业用户提供先进的3D打印技术,设备及相关服务,并计划合作扩大3D打印在先进制造领域的应用范围。
在毛利润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5499万元、7112万元、8397万元、6524万元。
海源复材:2013年3月,公司与昆山永年、江苏永年签订购销合同,购买总额241万元3D打印成形平台。设备交付使用后,公司将具备开展复合材料、陶瓷、硅酸盐等材料3D打印制造工艺技术研究的基础条件。
在毛利润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8354万元、3268万元、-1032万元、3538万元。
南风股份:控股子公司南方增材自主研发了重型金属3D打印技术,并已就该技术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等开展技术合作,并实现了重型金属3D打印技术在核电领域的国内首例工程应用;公司二代重型金属3D打印设备立式打印设备的安装调试、核电主蒸汽管道贯穿件与ACP100反应堆压力容器模拟件的研发工作正在逐步推进中。
在毛利润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2.64亿元、2.79亿元、2.31亿元、1.78亿元。
中航重机:
在毛利润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4.54亿元、14.15亿元、15.66亿元、17.85亿元。
*ST万方:2018年3月,与万方集团、重鑫科技、陈晓松签订了《关于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化的合作协议》。
在毛利润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3381万元、5385万元、5338万元、3082万元。
南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