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收盘简讯,7月14日核电装备概念报跌,光威复材(69.41,-4.09,-5.565%)领跌,中国一重(3.58,-0.15,-4.021%)、台海核电(3.5,-0.09,-2.507%)、川仪股份(17.95,-0.42,-2.286%)、永兴材料(82,-1.71,-2.043%)等跟跌。
相关核电装备上市公司有:
巨轮智能:2020年9月3日公司在互动平台称,公司高性能等离子弧/激光增减材复合制造装备项目可以应用在航天航空和核电装备,可以实现航天发动机、核电装备的制造、加工和修复等。
在毛利润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4.2亿元、4.81亿元、4.49亿元、4.42亿元。
中钢国际:瞄准航空、航天、高铁、核电装备的高端零部件和工模具制造,加快推进武汉天昱智能制造金属3D打印技术产品化、市场化进程,抢占工业领域高端制造市场。
在毛利润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0.79亿元、9.84亿元、16.86亿元、16.31亿元。
大连重工:该产品的研制成功,标志着该公司在我国三代核电装备制造领域获得重大突破,为持续推动我国第三代核电技术关键设备国产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毛利润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4.8亿元、13.04亿元、17.19亿元、19.32亿元。
应流股份:公司保持在我国阀门零件出口企业中出口额排名第一、核电装备零部件交货量位列前茅,连续位列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铸钢行业排头兵企业。
在毛利润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4.44亿元、5.99亿元、6.67亿元、7.04亿元。
中国重工:公司作为国内高端装备制造商,在环保节能装备、核电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水利水电装备、煤炭机械、石油天然气装备、风电装备等多个新兴能源交通装备及科技产业领域,都拥有深厚的研发和产品储备。
在毛利润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46.36亿元、44.38亿元、36.8亿元、37.67亿元。
飞鹿股份:公司也在紧跟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拓展核电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市场。
在毛利润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8513万元、1.01亿元、1.26亿元、1.47亿元。
上海电气:我国最早从事核电装备制造的企业集团之一,拥有超过20年的核电设备生产经验,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市场优势显著;拥有三代核电AP10OO、EPR技术关键核岛主设备的制造能力,并完成了全球首台四代高温气冷堆压力容器的制造工作,具备完整的核电设备产业链。
在毛利润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81.4亿元、200.7亿元、233.7亿元、225.9亿元。
数据由南方财富网提供,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