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午间收盘简讯,光伏行业概念报跌,捷佳伟创(115.62,-6.18,-5.074%)领跌,阳光电源(89.4,-4.18,-4.467%)、通威股份(36.85,-1.56,-4.061%)、福斯特(73.21,-2.84,-3.734%)、隆基股份(98.71,-2.58,-2.547%)等跟跌。那么,相关光伏行业上市公司有哪些?
1、青岛中程: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5.22亿元、13亿元、7.57亿元、2.9亿元。
在“一带一路”沿线电力资源建设匮乏的国家开展光伏项目总工程承包业务;19年光伏行业收入0.74亿元,营收占比9.85%。
2、先导智能: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21.77亿元、38.9亿元、46.84亿元、58.58亿元。
在光伏行业,先导和协鑫、隆基、阿特斯、天合、通威、晶科、晶澳等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3、三超新材: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2.84亿元、3.33亿元、2.25亿元、2.58亿元。
经过多年研发,公司成为国内早期通过自主研发掌握金刚线制造的相关技术,成功实现产业化的企业之一,并且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与新研发成功的硅片背面减薄砂轮、硅片倒角砂轮、PAD修整器等产品,为半导体及太阳能光伏行业提供了优质的金刚石工具,并凭借良好的品质与高性价比,赢得了众多实力用户认可,在国内形成了较高的行业影响力。
4、林洋能源: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35.88亿元、40.16亿元、33.59亿元、57.99亿元。
公司基于对光伏行业的理解,聘请专业化的国际团队布局N型高效单晶太阳能双面电池及光伏组件的研发与制造。
5、南玻A: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08.8亿元、106.1亿元、104.7亿元、106.7亿元。
光伏行业属于新能源,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
6、海达股份: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2.92亿元、21.3亿元、22.41亿元、22.63亿元。
公司开发的双玻组件压块产品是应用于光伏行业的全新组件,光伏行业的传统单玻组件大量采用铝制边框安装方式,双玻组件是一种全新的组件,相对于传统单玻组件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
7、苏州固锝: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8.55亿元、18.85亿元、19.81亿元、18.05亿元。
苏州晶银主要产品为晶硅太阳能电池正面银浆,属于电子材料行业的子行业电子浆料行业,产品的下游应用领域主要是太阳能光伏行业。
本文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