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观点:
一、MiniLED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LED上行周期逐步开启LED显示技术正朝着高密度方向发展,由小间距LED显示向MiniLED、MicroLED不断延伸。Mini/Micro和其他显示技术相比在对比度、响应时间、分辨率、视角、色域、亮度、功耗效率等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优势。MiniLED将推动LED行业第四轮上行周期逐步开启。
二、随着成本下降、品牌大厂入局,MiniLED市场规模将迅速增长
1、成本趋势:技术成熟和良率提升推动MiniLED成本迅速下降,MiniLED背光成本每年下降15-20%,大尺寸MiniLED相比传统LED背光以及OLED具有较高性价比,直显未来有望进入室内民用市场;
2、厂商布局:各大厂商纷纷加速布局MiniLED产品,助力行业爆发,包括华为V75Super,三星NeoQLED系列、TheWall系列,苹果iPad及MacBook等产品发布,引爆消费需求;3、市场应用:MiniLED和MicroLED将以不同领域切入对LCD和OLED进行逐步替代,MiniLED将逐步向存量大市场和极致需求的高端市场两头渗透,MicroLED将从超大尺寸和可穿戴“一大一小”两个市场打开局面;
4、市场规模:MiniLED市场规模未来5年迅速增长,应用领域拓宽至车载、手机、可穿戴等,显示终端数量将从目前的百万台增长至超过4000万台,市场规模五年复合增速140%,拥有接近10倍增长空间。
三、产业链各环节逐步成熟,量产能力形成
1、芯片制造:微缩化带来一定壁垒,目前投片良率逐步达到规模化要求,混光方案成熟,一线龙头具有较强资源技术优势,建议关注三安光电、华灿光电;
2、芯片封装:COB方案将逐渐成熟并迅速增长,部分封装厂绑定终端大客户,提前进行技术布局并配合下游客户进行产能扩张,或将率先起量,建议关注瑞丰光电、鸿利智汇;3、设备环节:主要关注芯片生产(刻蚀和沉积)、封测(点测和分选)、固晶转移、检测(检测和修复),固晶机和MOCVD是国内设备机会较大的环节,建议关注新益昌、中微公司4、显示和终端:直显应用方面,利亚德、洲明科技两大巨头长期投入,正加快扩张产能,面板厂商如京东方、华星光电均有Mini/MicroLED产品推出,终端厂商有望借新型显示弯道超车,建议关注洲明科技、TCL电子。
四、风险提示
Mini/MicroLED技术落地不及预期;Mini/MicroLED显示渗透不及预期;LED行业供需关系改善不及预期;新型显示技术替代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