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上市公司有:
爱尔眼科(300015):
从近三年营业总收入来看,公司近三年营业总收入均值为143.41亿元,过去三年营业总收入最低为2020年的119.12亿元,最高为2022年的161.1亿元。
中国最大规模的眼科医疗机构之一,公司在眼科专科连锁医院绝对龙头地位,2017年底公司拥有全职医生达3000余名,占全国眼科医生数量约10%。公司主要开展近视眼治疗、白内障手术、角膜病、医学验光配镜、眼外伤等诊疗项目,设立有"近视眼手术专区"、"白内障诊疗专区"、"医学验光配镜中心"等专业技术专区。其中"近视眼手术专区"属全国最大规模,拥有全球最顶尖的多套飞秒激光手术系统,并全部配备最先进的波前相差检查系统及各种高端的科研设备。角膜激光屈光手术领域尖端技术—Intralase飞秒激光刀,已经由该专区在国内首家引入。
近3日爱尔眼科股价上涨6.86%,总市值上涨了42.91亿元,当前市值为1510.27亿元。2023年股价下跌-14.7%。
昊海生科(688366):
从公司近三年营业总收入来看,近三年营业总收入均值为17.43亿元,过去三年营业总收入最低为2020年的13.32亿元,最高为2022年的21.3亿元。
2020年5月投资者活动关系记录表显示:2016年起,基于公司在白内障耗材眼科粘弹剂产品的市场资源,公司通过一系列的产业整合进入了人工晶状体及视光材料领域,目前销售的人工晶状体数量约占国内市场使用量的30%左右。2020年4月,公司取得杭州爱晶伦55%的控股权,进一步拓展了公司在眼科产业的布局。
在近3个交易日中,昊海生科有2天上涨,期间整体上涨4.3%,最高价为103.99元,最低价为97.63元。和3个交易日前相比,昊海生科的市值上涨了7.61亿元。
何氏眼科(301103):
从公司近三年营业总收入来看,近三年营业总收入均值为9.19亿元,过去三年营业总收入最低为2020年的8.38亿元,最高为2021年的9.62亿元。
公司是一家集医教研于一体,采用三级眼健康医疗服务模式,着眼于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管理的集团型连锁眼健康服务机,为各类眼病患者提供眼科全科诊疗服务,诊疗服务项目包括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常见致盲性眼病,也包括干眼、中医等特色诊疗服务;同时,针对屈光不正开展光学矫正、屈光不正手术及视功能训练等眼科专科诊疗服务和视光服务。
回顾近3个交易日,何氏眼科期间整体上涨2.91%,最高价为28.52元,总市值上涨了1.36亿元。2023年股价下跌-27.53%。
爱博医疗(688050):
从公司近三年营业总收入来看,近三年营业总收入均值为4.29亿元,过去三年营业总收入最低为2020年的2.73亿元,最高为2022年的5.79亿元。
公司研发的人工晶状体主要用于治疗成年人白内障。
近3日爱博医疗下跌0.77%,现报173.38元,2023年股价上涨0.24%,总市值182.5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