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斗卫星股票概念有哪些?看看有你的没?
南方财富网为您整理的2022年北斗卫星概念股,供大家参考。
1、广电计量:从近三年营业总收入来看,近三年营业总收入均值为17.14亿元,过去三年营业总收入最低为2018年的12.28亿元,最高为2020年的18.4亿元。
公司可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关领域客户提供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电磁兼容检测等服务。
近30日广电计量股价下跌26.64%,最高价为24.5元,2022年股价下跌-46.08%。
2、七一二:从近三年营业总收入来看,近三年营业总收入均值为24.18亿元,过去三年营业总收入最低为2018年的16.26亿元,最高为2020年的26.96亿元。
2017年10月份,由公司参与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在ARJ21-700飞机上进行测试飞行。公司参与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相关配套产品的研制及生产,主要是各系列具有北斗导航、定位功能的集成单元,并配套下游特定机构客户。
在近30个交易日中,七一二有19天下跌,期间整体下跌15.61%,最高价为38.49元,最低价为37.23元。和30个交易日前相比,七一二的市值下跌了38.99亿元,下跌了15.61%。
3、合众思壮:从近三年营业总收入来看,近三年营业总收入均值为16.2亿元,过去三年营业总收入最低为2019年的15.49亿元,最高为2018年的23亿元。
公司北斗高精度产品技术能力已取得国际领先;推出国内首个涵盖北斗农机导航自动驾驶系统;以北斗高精度卫星定位导航与时空信息应用为主营业务方向,面向行业市场提供北斗高精度产品服务和“云+端”全方位行业解决方案;完成支持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的新一代基带处理ASIC芯片“天琴二代”的基本研制工作;在北斗卫星导航高精度实现了芯片、算法、接收机和天线等核心部件的自主可控。
近30日合众思壮股价上涨10.68%,最高价为8.48元,2022年股价上涨0.27%。
4、振芯科技:从近三年营业总收入来看,近三年营业总收入均值为5.24亿元,过去三年营业总收入最低为2018年的4.44亿元,最高为2020年的5.77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在高性能集成电路、北斗卫星导航等领域新申报专利26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
近30日股价下跌9.68%,2022年股价下跌-34.12%。
5、华力创通:从近三年营业总收入来看,近三年营业总收入均值为6.43亿元,过去三年营业总收入最低为2019年的6.41亿元,最高为2018年的6.79亿元。
公司围绕国防装备信息化和民用领域产业化不断探索和努力,已经形成了卫星应用、仿真测试、雷达信号处理、无人系统、轨道交通五大业务体系。卫星应用业务主要以北斗导航类产品和天通移动卫星通信类产品为依托,在北斗卫星导航领域已形成芯片模块、终端、测试仪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解决方案等完整产业链布局,主要产品包括芯片模组产品(导航基带芯片、导航定位模组、授时模组等)、终端级产品(各种手持、车载、机载终端、高精度接收机,集成导航和通信功能的综合信息终端、北斗指挥机等)、测试仪器产品(导航测试分析仪、信号转发器和记录回放仪等)、系统级产品(用于监测桥梁、隧道、边坡和楼宇等建筑设施安全状况的高精度安全监测系统,用于农机自动作业的北斗农机自动导航驾驶系统);在天通移动卫星通信领域,公司的主要产品分为芯片模组产品、终端类产品、测试类产品和应用管理平台。公司于2020年12月1日晚发布2020年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向不超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不超1.84亿股,募资不超3.3亿元用于北斗+5G融合终端基带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北斗机载终端及地面数据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北斗+5G融合终端基带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76亿元,项目通过研制室内外多源融合定位终端,实现室内外无缝高精度定位导航服务,推动北斗+5G室内外定位一体化服务的产业化发展。北斗机载终端及地面数据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22亿元,将实现自主研发面向商用飞机的北斗导航机载终端、北斗追踪机载终端以及相应的地面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
华力创通在近30日股价下跌13.84%,最高价为10.49元,最低价为9.65元。当前市值为53.38亿元,2022年股价下跌-37.09%。
数据由南方财富网提供,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