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盘后消息,丙烷脱氢概念报跌,陕鼓动力(-5.449%)领跌,万华化学、杭氧股份等跟跌。
相关丙烷脱氢上市公司有:
齐翔腾达:为进一步推动公司化工行业先进技术的引入,形成比较完善的丙烷-丙烯-环氧丙烷的碳三产业链布局,公司先后引美国UOP的Oleflex生产工艺,投资建造70万吨/年丙烷脱氢项目。
在毛利润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7.83亿元、18.94亿元、17.77亿元、22.91亿元。
卫星化学:19年4月,以自有资金设立浙江卫星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更好地发挥丙烷脱氢、乙烷裂解的清洁工艺优势,将生产过程中富余的氢气,开展氢能源业务拓展、参与氢能利用技术开发、寻求加氢站建设设,以及积极参与国内氢能利用产业的发展;19年7月,全资子公司浙江卫星氢能加入长三角氢能基础设施产业联盟。
在毛利润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20.06亿元、20.75亿元、28.14亿元、30.92亿元。
金能科技: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投资建设新材料与氢能源综合利用项目,新材料与氢能源综合利用项目中的丙烷脱氢项目副产氢气,可满足每年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量,截至19年底,90万吨/年丙烷脱氢项目已投入13.23亿元,工程进度为36.00%。
在毛利润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2.74亿元、18.63亿元、12.07亿元、13.62亿元。
天沃科技:上海电气旗下,公司已在多个领域涉及氢能源,在能源工程领域已承接两项丙烷脱氢项目,在高端制造领域则具备生产储氢容器能力,子公司天沃综能已拥有通过SGT劣质煤煤制气技术切入氢能源领域的能力;19年6月,公司有意对中氢科技进行参股投资,截至19年底,该参股项目尚在推进过程中,中氢科技是一家致力于打造“一站式”氢燃料电池全产业链服务平台的公司。
在毛利润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1.22亿元、11.42亿元、14.99亿元、2286万元。
东华能源:东华能源可利用丙烷脱氢、乙烷裂解来产生氢气,目前已成为绿色能源的供应商,其副产氢客户为凯凌化工、华昌化工等企业。此外,东华能源还积极向下游氢燃料电池加氢站拓展。
在毛利润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21.28亿元、24.3亿元、24.51亿元、25.09亿元。
杭氧股份:石化设备包括乙烯冷箱、液氮洗冷箱、丙烷脱氢装置、CO/H2分离装置和天然气液化装置等,是公司空分设备在横向的拓展和延伸。
在毛利润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3.69亿元、18.4亿元、17.9亿元、22.73亿元。
本文选取数据仅作为参考,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任何一家企业的未来,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