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盘中短讯,船舶概念报跌,中集集团(16.82,-0.26,-1.522%)领跌,交大思诺(32.2,-0.31,-0.954%)、宝鼎科技(11.5,-0.07,-0.605%)、中国船舶(15.52,-0.04,-0.257%)、中船科技(11.33,-0.02,-0.176%)等跟跌。
船舶上市公司有:
亚星锚链(601890):
从近三年营业总收入来看,近三年营业总收入均值为11.44亿元,过去三年营业总收入最低为2018年的10.38亿元,最高为2019年的12.84亿元。
产品典型用户,产品除了广泛使用在国内外各类船舶、海洋系泊工程及军事装备上和著名公司,如丹麦“马士基航运”、韩国“现代”、日本“三菱”、SBM、TRANSOCEAN、PETROBRAS和INTERMOOR等。
中国重工(601989):
从近三年营业总收入来看,近三年营业总收入均值为393.03亿元,过去三年营业总收入最低为2020年的349.1亿元,最高为2018年的447.8亿元。
在船舶制造及修理改装领域,公司开建及交付了多艘化学品/成品油船、集装箱船、散货船、超大型油轮、矿砂船等,其中多艘船舶为首制船或刷新单船吨位新纪录,进一步巩固了在该领域的竞争优势;子公司北船重工联合高等院校研制的精海系列无人艇获得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是我国自主研发无人智能测量艇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填补了空白;大船集团船舶分段制造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大船集团智能制造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大船集团也因此成为国内首家拥有数字化车间的造船企业;修理改装业务取得新突破,高端改装与海外业务比重保持高位。
天海防务(300008):
从近三年营业总收入来看,近三年营业总收入均值为7.14亿元,过去三年营业总收入最低为2020年的5.236亿元,最高为2018年的10.29亿元。
公司是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同时还获得了中国船级社船舶和海上设施设计最高资质的评估证书,是国内一流的船舶和海洋工程技术类企业,在多种类型产品方面具备良好的市场口碑,多次承担国家高新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的设计任务,并多次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成果奖等。
中船科技(600072):
从近三年营业总收入来看,近三年营业总收入均值为28.22亿元,过去三年营业总收入最低为2020年的18.75亿元,最高为2019年的33.28亿元。
但船舶行业“融资难”的局面未能改善,特别是部分经营状况良好、产品质量优、国际竞争能力较强的骨干船舶企业由于不能及时获取保函,接单和生产经营出现难题。
中国船舶(600150):
从近三年营业总收入来看,近三年营业总收入均值为416.03亿元,过去三年营业总收入最低为2018年的169.1亿元,最高为2020年的552.4亿元。
公司是一家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民用船舶制造企业。
本文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