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收盘消息,功率芯片概念报涨,三安光电(40.22,10.011%)领涨,捷捷微电(7.574%)、华润微(5.757%)、台基股份(5.624%)、士兰微(5.521%)等跟涨。那么,相关功率芯片上市公司有哪些?
1、三安光电: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83.94亿元、83.64亿元、74.6亿元、84.54亿元。
公司主要从事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着重于砷化镓、氮化镓、碳化硅、磷化铟、氮化铝、蓝宝石等半导体新材料所涉及到外延、芯片为核心主业。
2、国星光电: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34.73亿元、40.66亿元、40.69亿元、32.63亿元。
控股美国子公司RaySent科技公司是以研发GaN-on-SiLED技术为主,RaySent主要通过将相关硅基专有技术转移给全资子公司国星半导体;国星半导体业务范围包含蓝宝石氮化镓基的LED芯片,氮化镓基产品包含蓝绿显屏芯片、数码用芯片、白光照明芯片、车灯用大功率倒装芯片、UVA紫光芯片等。
3、捷捷微电: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4.31亿元、5.38亿元、6.74亿元、10.11亿元。
公司立足于我国市场的实际情况,根据终端产品需求多样化和升级换代快的特点,依托于芯片研发设计技术优势,目前已经研发并生产200多种型号和规格的标准产品,并通过对客户需求的评估生产个性化产品。
4、华润微: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58.76亿元、62.71亿元、57.43亿元、69.77亿元。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拥有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能力的半导体企业,产品聚焦于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与智能控制领域,为客户提供丰富的半导体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
5、台基股份: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2.79亿元、4.18亿元、2.65亿元、3.88亿元。
公司实行“半导体+泛文化”双主业经营模式,半导体业务主要为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泛文化业务主要为网络剧等影视剧的开发、制作和发行。
6、士兰微: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27.42亿元、30.26亿元、31.11亿元、42.81亿元。
公司已逐步搭建了芯片制造平台,并已将技术和产品链延伸至功率器件、功率模块和MEMS传感器核心技术的的封装领域,建立了较为成熟的IDM模式。
7、扬杰科技: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4.7亿元、18.52亿元、20.07亿元、26.17亿元。
公司凭借长期的技术积累、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及成熟的市场推广经验,已是国内少数集单晶硅片制造、芯片设计制造、器件设计封装测试、终端销售与服务等纵向产业链为一体的规模企业,公司产品已在诸多新兴细分市场具有领先的市场地位及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数据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