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池概念股票有哪些?相关概念受益股票一览
1、紫江企业:
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85.08亿元、90.1亿元、92.11亿元、84.18亿元。
公司薄膜业务将重点向工业用膜转型,锂电池铝塑膜等产品是公司近年来研发的成果,广泛应用于手机电池、笔记本电池、数码产品电池等,预计未来年均需求增速将超过50%以上,目前国内该产品被日本企业垄断。
2、南风化工:
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8.73亿元、18.27亿元、12.15亿元、11.25亿元。
南风化工开发的运城盐湖是世界第三大硫酸钠型内陆湖泊,其硫酸钠储量达8000多万吨,产销量世界最大,溶融硫酸钠可以获得金属钠,公司去年底还与清华大学合作发明碳纳米管手机电池。
3、德赛电池:
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24.9亿元、172.5亿元、184.4亿元、194亿元。
手机电池的电源管理系统(BMS)以及模组的领导厂商。
4、佛塑科技:
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25.12亿元、28.23亿元、28.48亿元、22.99亿元。
作为国家863新能源汽车项目承担单位之一,金辉公司主要任务是把手机电池隔膜升级为汽车电池隔膜。
5、长园集团:
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58.37亿元、71.37亿元、64.15亿元、61.88亿元。
一辅与电动汽车相关材料及其他功能材料,全球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领导品牌,中国锂电池高端湿法隔膜领先品牌,全球智能手机电池保护领导品牌。
6、维科技术:
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5.97亿元、16.03亿元、16.45亿元、17.45亿元。
2011年5月12日,联营企业(公司持股40%)维科能源科技投资公司管理层明确回复,该公司目前仅有宁波维科电池公司唯一的产业实体,其主要从事手机电池生产,动力锂电池项目尚处于研发阶段,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也不存在“石墨烯”项目。
数据由南方财富网提供,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