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临床试验上市公司一览,临床试验相关上市公司有哪些?
南华生物(000504):
从近三年营业总收入来看,近三年营业总收入均值为1.35亿元,过去三年营业总收入最低为2018年的9538万元,最高为2020年的1.756亿元。
*ST百花(600721):
从近三年营业总收入来看,近三年营业总收入均值为2.55亿元,过去三年营业总收入最低为2020年的8453万元,最高为2018年的4.192亿元。
由于开发新产品的复杂程度不断加大,临床试验成本的增加以及监管法规的日趋严格,国内外医药企业或其他新药研发机构为节约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通过专业化的外包服务实现收益最大化。
上海医药(601607):
从近三年营业总收入来看,近三年营业总收入均值为1792亿元,过去三年营业总收入最低为2018年的1591亿元,最高为2020年的1919亿元。
上海医药公告,公司合资公司上药博康开发的“Prolgolimab注射液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经上药博康与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沟通,基于该项目已在俄罗斯上市,国家药监局同意按照已提交的方案开展III期临床试验。
博济医药(300404):
从近三年营业总收入来看,近三年营业总收入均值为2.19亿元,过去三年营业总收入最低为2018年的1.720亿元,最高为2020年的2.605亿元。
CDMO生产由广州博济生物医药科技园有限公司承接,科技园注册资本1.3亿元,占地面积3.3万m2,一期已建成7栋超2万m2的孵化器和GMP生产平台,包括质检、办公大楼、固体制剂车间(片剂、硬胶囊剂、颗粒剂、散剂)、中药提取车间、化学原料药车间以及消防、环保、动力等配套设施;服务内容包括上市许可持有人(MAH)落地、工艺放大研究,临床试验用药物生产、模拟剂研究生产、项目文号落户、新药项目投融资等。
复星医药(600196):
从近三年营业总收入来看,近三年营业总收入均值为279.4亿元,过去三年营业总收入最低为2018年的249.2亿元,最高为2020年的303.1亿元。
生物药研发龙头,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单抗平台国内领先,拥有5个生物类似药和1个生物创新药;小分子创新药重组人鼠嵌合单抗CD20、利妥昔单抗处于临床Ⅲ期;18年1月,用于治疗白血病的创新药FN-1501获得国家食药监总局批准进行临床试验,自主研发的实体瘤新药“FCN-437c胶囊及其原料药”获药品临床试验批准;复宏汉霖的重组抗VEG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完成临床期试验;18年5月,复星凯特抗人CD19CAR-T细胞注射液获临床试验受理,7月复宏汉霖收到重组抗PD-L1全人单克隆抗体注射液临床试验批准。
泰格医药(300347):
从近三年营业总收入来看,近三年营业总收入均值为27.65亿元,过去三年营业总收入最低为2018年的23.01亿元,最高为2020年的31.92亿元。
公司属于CRO行业,不受此次带量采购政策影响,专注于为医药产品研发提供I-IV期临床试验、数据管理与生物统计、注册申报等全方位服务。
恒瑞医药(600276):
从近三年营业总收入来看,近三年营业总收入均值为228.13亿元,过去三年营业总收入最低为2018年的174.2亿元,最高为2020年的277.3亿元。
2018年1月16日晚间公告,公司于美国时间2017年12月15日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FDA”)提交了INS068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并获受理。
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