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电池热管理概念上市公司龙头有哪些?哪个股票会爆发?
1、银轮股份: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43.23亿元、50.19亿元、55.21亿元、63.24亿元。
公司的热管理产品配套用于汽车锂电池热管理。
2、朗进科技: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4.12亿元、4.74亿元、5.26亿元、5.84亿元。
公司研发、生产、销售的新能源客车空调及电池热管理系统产品已经与中车电动、中车智轨、金龙客车、中通客车、比亚迪客车等建立合作和批量供货。
3、ST八菱: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7.75亿元、7.1亿元、7.51亿元、6.05亿元。
公司的换热器产品可以应用于电池热管理系统,但公司不生产燃料电池;公司只是参股公司北京盖娅互娱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游戏业务,公司本身并无游戏业务。
4、华峰铝业: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32.29亿元、34.16亿元、35.9亿元、40.67亿元。
公司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池料主要包括新能源电池热管理系统用的铝材料、硬壳电池壳材料、软包电池铝塑膜用铝箔料及电池正极箔料等,纯电动及混动电池均适用。
5、松芝股份: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41.72亿元、36.88亿元、34.06亿元、33.84亿元。
公司目前与多家新能源车企深入配套合作包括新能源汽车空调及电池热管理相关产品。
6、高澜股份: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5.59亿元、6.53亿元、8.17亿元、12.28亿元。
东莞硅翔是中航锂电的供应商之一,为其供应动力电池热管理相关产品;孚能科技目前仅向公司采购部分产品,订单占比很小。东莞硅翔受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影响,订单饱和,一季度营收同比大幅增长。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一直以来也是东莞硅翔的客户。
7、申菱环境: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9.73亿元、11.18亿元、13.58亿元、14.67亿元。
公司有应用于电池热管理的专用空调设备未来会结合实际业务情况研究是否拓展业务范围。
8、三花智控: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95.81亿元、108.4亿元、112.9亿元、121.1亿元。
2017年9月,公司在互动平台表示,为特斯拉model3提供的零部件集中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如电池热管理、电机热管理、电子设备热管理及乘坐空间热管理,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约占整车价值的8%-10%左右。
数据由南方财富网提供,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