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午间收盘讯息提示,1月6日汽车线束概念报涨,ST德威(2.99,0.15,5.282%)领涨,ST中安5.166%、沪光股份4.117%、永鼎股份1.495%、得润电子1.348%等跟涨。那么,相关汽车线束上市公司有哪些?
1、*ST德威: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7.87亿元、21.94亿元、11.51亿元、8.95亿元。
公司现有产品包括XLPE绝缘材料、内外屏蔽材料、汽车线束绝缘材料、弹性体材料、UL系列材料及通用PVC材料共六大系列、数百个品种,覆盖了绝缘材料、屏蔽材料、护套材料三大类。
2、ST中安: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29.69亿元、36.26亿元、28.94亿元、30.14亿元。
公司汽车电子未来发展业务三大板块,汽车电子电器、汽车仪表、汽车线束。
3、沪光股份: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3.99亿元、15.1亿元、16.32亿元、15.31亿元。
拟定增募资不超7.03亿元用于昆山泽轩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汽车线束部件生产项目等。
4、永鼎股份: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28.71亿元、32.21亿元、33.71亿元、32.85亿元。
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随着公司业务的多产业化,公司的研发队伍也从原来单一的通信产品研发扩大到了汽车线束产品研发及超导材料研发,公司的技术中心,也由单一的通信产品研发延伸到其他相关产业方面,成立了汽车线束技术分中心和超导材料技术分中心,利用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光电线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引进全球顶尖科学家加入公司研发团队,2015年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人才一名,公司专利授权累计达150件,其中发明专利21件,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自主创新能力位居国内行业前列。
5、得润电子: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58.51亿元、74.54亿元、74.86亿元、72.72亿元。
公司充分发挥精密制造优势,实现家电和消费类电子板块稳定增长,在全球最重要的新一代USB接口TypeC的销售和生产上取得不俗战绩,并在光学事业部透镜和镜头业务方面获得长足发展;汽车电子板块业务的市场拓展在2016年取得丰硕成果,公司为国内外众多知名车厂研发和试制最新的车载充电模块产品,并赢得欧洲几大主力车厂在中国和欧洲的多个全球项目订单,量产后收益期长而且稳定;汽车线束业务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公司主要的营业收入来源之一。
6、卡倍亿: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9.92亿元、10.68亿元、9.13亿元、12.64亿元。
公司致力于汽车电线产业,持续为汽车线束客户创造价值。
7、通达股份: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6.64亿元、24.18亿元、17.97亿元、19.37亿元。
国内电线电缆企业规模达万余家,其中97%是中小企业,90%以上产能集中在低端产品上,产能利用率低、研发投入少,低端产品竞争激励,高端产品如航空航天、核电、汽车线束等高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
数据由南方财富网提供,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